澳洲 貢寮 KITTY 避暑 小琉球
李開復執掌google中國8個月 錯失中國良機 近日,Google聯合創始人布林發言說,Google正在考慮Google.cn 是否退出中國的事宜,引發了業界關於李開復將離職的傳言。 據來自Google中國官方的消息,有關李開復離職,目前還只是空穴來風,但從Google內部還是傳出消息:Google總部對李開復的工作總體是不滿意的。因而,布林的發言被認為是李開復公開地被「去中心化」,並非沒有依據。 李開復為什麼失意Google中國?這應該與Google進入中國以來,業績差強人意有直接的關係。 2005年,Google在針對中國市場的兩大舉措就是,李開復加入Google,Google進入中國。其實兩件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Google開始大規模地開拓中國市場。 從這一點上可見,Google對李開復的加盟寄予了怎樣的厚望。但通過8個月以來的運作,Google中國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事實上李開復執掌8個月的google中國,應該是google在中國最差的時日。 李開復「一宗過」:技術失敗 2005年,當隨著李開復的進入Google,並隨著Google進入中國,輿論普遍認為,Google進入中國後,會好戲連台,尤其是與百度之間將有一場惡戰。 但是,時至今日,Google可以稱謂的舉措幾乎沒有。Google與百度之間不僅沒有惡戰,甚至連一場像樣的短兵相接也沒有。 從市場角度講,百度與Google的市場佔有量相比,以先期出台的艾瑞報告,百度由32.29%上升到46.5%,而Google儘管也有增長,從22.4%上升到26.9%,但兩者間的差距卻進一步拉大了。 市場份額的不盡如人意,實際上Google的產品質量相關。在外界眼中,李開復一直是技術出身,是著名的「博士」。但8個月來,正是在技術上,Google.com 越來越不穩定。 一些消息認為, Google.com 不穩定的原因來自於中國有關方面,而業內一位資深專家認為,其實這一說法並不全面。Google本身就存在服務器「遠在他鄉」所帶來的不便利,而要克服這一困境,更加需要在系統維護等各方面下功夫,但這方面,Google中國做得遠遠不夠。同時,這位專家還指出,搜索引擎,是一個龐大的軟件系統,對新技術開發要求特別嚴格,而從李開復進入Google中國後的情況來看,Google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速度明顯放緩,「與百度相比,在技術開發方面,Google中國的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拉大了。而這一差距,要在今後相當的時間內才會體現出來」,這位專家說。 同時,作為技術出身的李開復,在產品開發上,也鮮有建樹。有業內人士分析說,8個月來,還沒有看到一項可以給Google中國明顯帶來流量的產品問世,而且,基本上以Google的產品漢化為主。Google的產品,除了網頁、圖片外,其他的產品儘管非常「炫」,但實際上並不實用,據一位資深人士提供信息,這些產品給Google帶來的流量不超過1.5%。 而在相同時期,百度方面相繼推出知道、百科、地圖、國學、政府搜索、教育搜索、少兒搜索等產品,同時,百度在互動社區方面,已經走得相當遠。在這些領域,Google要想追上百度,近年內已相當困難。 而另一方面,Google中國將許多精力用於力推的Google.cn,但近半年來,其流量僅為Google.com的1%,這一流量,幾乎不及一個一般性新產品上線後的水平。 業內人士分析說,顯而易見,Google.cn是作為Google全面打開中國市場的一個利器來使用的。但它的推廣應該說並不成功。但是,Google.cn在國內外所造成的「動盪」性反應,其負面影響應該是出乎Google總部預料的。 「Google.cn的負面影響,已經嚴重了Google.com在中國的運行,其影響並波及整個Google公司,這才是布林親自出面說話的最主要原因。」這位業內人士說。 李開復「二宗過」:人才戰略失敗 李開復是戴著「技術天才」的光環進入Google中國的。李開復在互聯網技術方面的貢獻曾經為世人所矚目的。但是,人們忘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李開復從來沒有進行過有關搜索引擎方面的研究與開發。 在搜索引擎領域,李開復完全是一個外行。這對Google中國的人才招聘而言,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因為作為一名外行,是難以招到真正的內行的,更不用說頂尖級的專業人士了。 到目前為止,Google中國招聘的「技術骨幹」,至今沒有透露這些技術負責人的身份背景和職位。因為按照Google的慣例,如果合適的人選到位,一定會比較隆重地宣傳。 這說明,這一團隊至今還沒有定型——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這表明,一方面,Google中國在國內沒有挖到真正的人才,另一方面,在國際上,包括Google總部在內的合適的人選不願意來中國。 即使是其他技術人才的招聘,也並不順利。10個月來(李開復正式進入Google之前即已開展),包括銷售人員,才招到100人不到的團隊。與此相對應,據百度財報數據,百度在同時期內的招聘人數為1200人,兩者相關甚遠。 而查Google中國的所有人員,包括李開復、周韶寧在內,沒有一位在Google工作超過1年的員工,而且也都沒有做過搜索引擎技術的。 招聘不到真正的搜索引擎技術人才,固然與李開復屬於搜索引擎「外行」相關,實際上也與Google中國在Google的地位相關。據透露,一些技術人才在接觸Google中國後,很少會有人決心留下的。 google中國的技術人員,他們實際上並不負責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開發,即使是中文搜索的核心工作也放在美國。在中國的技術人員甚至沒有對Google.cn頁面設計的話語權,更不要說接觸Google的主流產品了。 據加入Google中國的實習生所從事的工作來看,他們做的更多是發包過來的測試工作,而且不知道是從美國發包過來的還是從印度發包過來的。 在這一狀況下,要求Google中國的技術人員開展新產品的開發,就比較困難了。這也是導致Google中國一直不能提供有價值的產品的重要原因。 李開復「三宗過」:品牌戰略失敗 業內人士認為,既往Google在中國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品牌的成功。正是因為Google的品牌號召力,從而為Google引來眾多忠誠的用戶。 然而,恰恰是在李開復進入中國後的8個月,Google品牌大幅度下跌的過程。這與在相同時期內百度品牌借助百度上市而大幅度提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谷歌」事件,包括Google.cn,應該是Google在中國品牌受到的最大損害。Google受到來自各方,尤其是Google最忠實的「FANS」的最強烈的反對,甚至有人專門成立了反谷歌聯盟。 此與同時,有關Google的負面報道也大量增加,這與一年前的Google形成強烈反差。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Google品牌價值的下跌,也與過去Google「高高在上」懸於空中有關,Google一旦落地——真正進入中國,包括Google.cn、谷歌,以及市場網路行銷在內的許多「落地」操作,必然會產生「去光環」效應。顯然,Google中國在這方面的準備明顯不足。面對各種變化,不難看出,Google中國並沒有相應的應對計劃,這是Google中國的一大失策。 此外,一個資深品牌研究專家分析說,最為重要的是,Google中國在進入中國時,是借助李開復這塊牌子來降落的。而這正是品牌戰略之大忌——借助一個職業經理人的光環來提升一個公司的品牌形象,是最為危險,也是最為不可靠的。 這位專家分析說,李開復是一位有光環的人,這一光環在大學生中尤其明顯。 李開復的光環,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李開復過去的成就,二是李開復對學生的「教父式」言論。對於遠在「高處」的李開復,這樣的「教父式」的言論,具有很大的誘惑力,但是,當李開復作為Google中國的總裁,頻頻進行「教父式」誘導,其影響力迅速下降,甚至招致反感。 更重要的是,李開復所倡導的文化與精神,與Google的文化是相衝突的。比如,李開復所倡導的「根據上司的性格決定自己的做法」,「走中庸之道」,便與Google所倡導的個性張揚,自由平等等核心文化理念形成巨大反差,這些言論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 而在行為上,李開復進入Google便開局不利。在微軟時,李開復號稱微軟是最偉大的公司,將是自己今生服務的最後一個公司;但在去Google的時候,馬上為Google所「震撼」,並且「義無反顧」地%26quot;follow my heart%26quot;。 一站式法律服務 - 著作權 www.guojulawfirm.com 我的表哥簡榮宗,很厲害的律師喔! 智慧財產權法律權威 - 智財權 http://www.guojulawfirm.com 台灣關於智慧財產權、電子商務相關法律的權威律師,提供相關諮詢服務。 騏驥網路行銷 - 網路行銷 www.cigi.tw/ 專精於網路行銷及活動企劃,完整詳細公開公司資訊並通過經濟部信賴電子商店認證! 119網路行銷急救網 - 公關公司 www.119tw.com